最近储能圈炸了个大新闻——海辰储能核心高管冯登科因涉嫌商业犯罪被有关部门直接批捕股票配资资质。
消息一出,行业里议论纷纷,毕竟海辰储能这几年在储能赛道上动作频频,算是风头正劲的选手。
并且,今年,海辰储能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目前仍没有通过聆讯。
而冯登科作为曾任职公司总裁办公室主任、工程部负责人,且兼任核心子公司海辰绿能总裁及法定代表人的核心成员,其涉案一事迅速引发市场对海辰储能港股IPO进程、上下游合作及行业声誉的广泛关注。
那今天笔者就借着这事儿,分析一下这家自带“宁德系”基因的企业。
提到海辰储能,绕不开它的创始人吴祖钰。这位创始人早年在宁德时代担任工程师,手里攥着不少电池领域的技术干货。
不仅如此,海辰储能的多位核心高管都有宁德时代的任职经历,“宁德系”的标签算是牢牢贴在了身上。
但这层渊源没带来助力,反而引来了不少麻烦。
2019年,吴祖钰离职,并在同年创办了海辰储能。2023年,吴祖钰就因违反竞业协议,赔偿宁德时代100万元。虽说钱不算多,但这事让海辰储能在行业内的合规形象受了影响,也让“挖角”“技术抄袭”的质疑声一直没断过。
此外,还有很严重的专利问题。
今年,宁德时代再次以不正当竞争纠纷为由,对海辰储能以及多家公司,以及其创始人等提起诉讼,该案将于8月12日开庭审理。
不正当竞争,涉及到的大都是专利和技术问题,海辰储能虽然成立时间并不长,但专利之丰富,已经超越大部分业内公司。
在其招股书中披露,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其在全球范围内提交了3997项专利申请,已获得1993项专利授权。虽然部分专利并非H公司自己申请,而是转让而来,但这在行业中颇为常见。
比如,海辰储能成立于2019年,同时期,深圳也成立了一家公司——深圳海鸿。
在智慧芽专利检索平台中可以查询到,深圳海鸿曾拥有21项专利,基本都在2019-2020年间申请,随后在2022年,又将其中的绝大部分转移给了海辰储能。
例如将一项关于复合集流体的专利转让给了海辰。
一位知情人士说,宁德时代怀疑这项专利可能涉及自身商业机密,随即展开调查。
一个线索浮出水面,冯登科在2017年从宁德时代离职后,曾化名“马工”加入宁德时代供应商金美新材,为宁德时代代工复合集流体样品。
根据晚点新闻得到的一份三方协议书显示,宁德时代与金美新材的复合集流体代工项目实际由金美新材和福建新嵛及许彩霞三方合作的项目组共同执行,三方于2018年3月签订合作协议。
在这个协议书中,宁德时代发现了一个可疑的名字--许彩霞。
一位曾在三方合作项目组的人士后来告知宁德时代,许彩霞是吴祖钰亲属。
在完成该项目后、冯登科从金美新材离职,加入海辰储能,担任总裁办主任和工程部负责人。
知情人士称,半年前,宁德时代开始固定证据并报案,最终由宁德市警方以涉嫌侵犯商业秘密对冯登科实施抓捕,宁德时代已终止与金美新材的合作。(以上报道来源于晚点新闻)
而深圳海鸿这家公司,显而易见地和海辰储能的关系不一般。
从背景来看,深圳海鸿主要做储能系统集成和能源管理服务,在华南地区有不少项目。
股权方面,深圳海鸿的第二大股东和海辰储能的第四大股东是同一家投资机构,而且两家公司的董事会成员里有两位重合。
这种股权和人事上的交叉,让它们的关系变得很微妙。
业务上的合作更是频繁。2021年到2023年,深圳海鸿从海辰储能采购了价值12.3亿元的储能电池,占海辰储能同期营收的8.5%。
据中国庭审公开网的吴祖钰的竞业限制案(2023)闽 0902 民初 2741 号)庭审记录,宁德时代的代理律师曾说,吴祖钰“不仅自己违反竟业限制协议,还利用其在宁德时代的工作经验及人脉关系,大量挖角宁德时代的核心技术人才,两年迅速抢占储能市场,对宁德时代造成的损失早已不可估量,不是区区100万足以弥补的。
海辰储能是首家在美国落地储能系统产能的中国储能企业。
2022-2024年,其来自美国和欧洲等地的收入分别约3.3万元、1.01亿元、37亿元。2024年其海外营收占总营收比例28.6%。
但是,近日,海辰储能海外大客户之一、美国第一储能巨头Powin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Powin在过去两年与海辰储能分别签署了1.5GWh和5GWh采购协议。据中科财经测算,按照当时的电芯价格,这两笔订单的价值分别达到7.5亿元、15亿元。若Powin破产,无疑对海辰储能未来的业绩造成冲击。
在海辰储能招股书中显示:一家美国公司采购其储能系统带来的收入,占其总收入比例为17.3%。虽然没有明确指出是哪一家公司,但据公司官方和媒体报道,其美国重要客户只有Powin、JupiterPower等寥寥几家。
海辰储能的招股书就像一本“体检报告”,里面的财务数据能帮我们看清这家企业的“状况”。
首先从营收数据来看,海辰储能这几年确实在扩张。
2022年营收36.15亿元,到2023年飙升至102.02亿元,2024年进一步增长至129.17亿元,三年间实现了年复合增长率达89%的高速扩张。
这一增长速度在储能行业里相当亮眼,背后既有全球储能市场爆发式增长带来的红利,也离不开其在海外市场积极布局的功劳。
不过,利润情况却并非一路向好。2022年净利润为-17.77亿元,2023 年亏损扩大至-19.75亿元,直至2024年才实现扭亏为盈,录得净利润2.88亿元。
前期的亏损主要源于可回售股份负债的公允价值亏损,2022年这一数值达12.91亿元,2023年更是攀升至17.16亿元,同时公司在研发、行政等方面为跟上业务扩张也投入巨大。
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毛利率,在2022-2024年间也经历了变化。2022年毛利率为11.3%,2023年微升至12.1%,到2024年大幅提升至17.9%。这一变化与公司的成本控制及市场策略调整紧密相关。
招股书显示,以碳酸锂和石墨为代表的锂离子储能电池原材料价格在 2020-2022年大幅上涨后,2023年逐渐回归合理水平,目前价格趋于稳定。
海辰储能借此优化成本结构,叠加其高毛利的海外市场板块快速拓展,带动了整体毛利率的提升。
但值得注意的是,2022-2024年,其平均储能电池价格分别为0.8元/Wh、0.5元/Wh 和0.3元/Wh,呈逐年递减态势,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市场竞争对价格的压力。
资产负债方面,截至 2024 年末,海辰储能总负债达到101.2亿元,资产负债率为 73.1%,高于宁德时代的 65.24%、亿纬锂能的59.36%。
这主要是由于公司近年来持续扩产能,厂房建设、设备采购等大量依赖外部融资,长期借款规模不断扩大。
从现金流来看,2022-2024年其经营活动现金流状况虽有改善,但仍需关注。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2023年、2024年随着营收增长及运营效率提升,现金流状况有所好转,但整体仍需依靠融资来支持业务扩张及资金周转。
同时,公司的贸易应收款项(扣除减值亏损准备)在2022-2024年分别为2.23亿元、40.2亿元、83.1亿元,占营收的比重由6.2%激增至64.3%,在流动资产中的占比由15.45%升至51.7%。
这意味着,海辰储能营收中超过六成是未到账的应收款项,过半的流动资产为应收款项,如果这些应收账款出现坏账或其他不能收回的情况,将冲击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储能赛道的风还在吹,但海辰储能的航船似乎遇到了暗礁。
冯登科涉案的涟漪何时平息?港股IPO的闸门仍未开启,宁德时代的诉讼传票已在途中,海外大客户的破产阴霾又悄然笼罩。
这家带着“宁德系”基因狂奔的企业,手里攥着1993项专利的筹码,也背着101.2亿元负债的行囊,在专利迷雾与财务漩涡中寻找突围的方向。
一位律师表示,目前仍不确定海辰储能是否参与冯登科商业犯罪一事。
若海辰储能参与冯登科商业犯罪一事,则海辰储能可能涉嫌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宁德时代核心技术,按照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和过往判例,冯登科一案会引发监管机构对海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董事诚信的质疑,有可能导致IPO进程被暂停甚至终止。
或许,对于海辰储能而言,眼下的停摆不是终点。是沉下心来厘清专利版图的边界,还是在负债高压下找到现金流的活水?
储能江湖的厮杀从未停歇,有人乘风而起,有人折戟沉沙。海辰储能能否带着满身争议穿越周期?时间会给出答案,但市场的眼睛,始终亮着。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信钰证券_安全配资网站_炒股配资安全观点